無中生有的1200億

當香港的手機應用還停留在石器時代,那邊廂美國年輕網絡商Helio,已把最大社群網站MySpace.com帶進手機。有分析員更指,MySpace將在三年之內,替梅鐸的新聞集團創造近1200億元的價值。

1200億不是小數目,中電市值也不過1136億,區區一個網站,竟然比有利潤保障的中電更值錢,究竟是怎樣計出來?

1.MySpace擁有近1億名登記用戶,Active User估計逾7000萬。

2.同樣以Social Network為賣點的網站FaceBook開價逾80億,以視像為賣點的YouTube估值也相若,Pageview較MySpace多5倍的Google,市值則高達9516億。

3.MySpace在美國以外地區,仍有極高的增長潛力。直接與廣告收入掛的Pageview,8月份在英國地區已達15億次,澳洲地區也有10億次。另外,英國每日新增2.5萬名登記用戶。

4.網站的前導式串流短片廣告(Pre-rollad),每千次展示客戶願付(CPMs)$273-$312。

5.擁有龐大音樂內容,300萬名未簽約歌手使用MySpace展示作品。

6.即將進入手機平台。

分析報告一出,當然有不少聲音認為,1200億的估價太高,還批評RBC Capital的分析員純粹替自己打廣告。看淡MySpace的原因,普遍是網站有朝一日總會被out。

思哲認為,這樣想未免過慮,事實上,世上又豈會有永遠都不out的行業?就算像中電那般,被政策呵護備至的企業,也要面對利潤保障協議到期的一天。MySpace的基礎型態是blog,end-user為表現自我,會不斷加入新資訊,推動網站持續發展,相比其他形態的社群網站,例如Friendster和LinkedIn,至少在未來的好一段日子,MySpace是最不用擔心續航力不繼的一個。

話說回頭,不少香港人其實未意識到,像MySpace等Social Network概念,將會是新經濟的下一浪,潛力絕對不容忽視。一位剛剛轉工的朋友向思哲訴苦,新上司曾在廣告界(4A)做超過十年,平日愛大吹大擂,但竟然不懂得甚麼是blog。有次要商討如何宣傳一個大型活動,上司不但堅持要用舊式channel,還一口否定她提出利用blog及其他新媒體的建議。後來一問才知,她口中所謂的「新公司」原來是政府部門,難怪難怪。

黃金戰士 升值勁過黃金

「我們有黃金,因為我們信不過政府。」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未當選前的這句話,間接印證傳統智慧認定,黃金是世道不明朗時最可靠的投資。時移世易,也多得Paul Volcker和Alan Greenspan兩任聯儲局主席以及世界各地財金官員,毫不留情地打擊通脹,黃金價格在過去二十五年,由每盎司約350美元,到近期的610美元,升幅只有75%,回報遠遠不及投資股票或物業市場。

黃金價格升幅雖然不吸引,但思哲最近到旺角及銅鑼灣的古玩店閒逛,無意間卻發現,竟然有「黃金」的價格,過去二十五年升幅高達2333%,遠遠跑贏真正的黃金!這東西正是八十年代紅遍港日兩地的卡通「黃金戰士」(Gold Lightan)超合金玩具。超合金其實並非甚麼貴價金屬。話說七十年代,中東爆發石油危機,原本用來製造玩具的塑膠原材料,價格攀升,日本玩具廠商Popy,為節省成本,改而採用價錢較平的亞鉛金屬生產,再冠以一個動聽的名字「超合金」,就夠令一眾大小朋友激動起來。

黃金戰士卡通,在1982年起播出,講述一寄居在小朋友家中的黃金打火機,會變身成機械人,更會對付壞人,保衞地球的故事。雖然卡通片內容也是一般老套,但卻大受歡迎,連黃金戰士超合金的需求也動起來。據古玩店老闆說,當時一件黃金戰士超合金售價150元,算是高級玩意了。

思哲還記得,那時要買到一件黃金戰士超合金絕不簡單。當時的工資水平只有今天的26%,即一個普通打工仔的收入,可能只得三數千元,150元已經是不少人一兩天的工資,而且香港在82年,仍未完全走出70年代陰影,當時的失業率,仍然在4%至5多,加上香港前途的問題,黃金戰士超合金這種奢侈品,真的不是尋常百姓家的玩意。除了要過父母的那一關,黃金戰士超合金,貨源也非常緊張,就算是生於幸福家庭的小朋友,有時候也不一定可以買得到心頭好。

不過,當年的黃金戰士超合金,只是「細路仔」玩意,隨卡通熱潮冷卻,下場多數淪為被小孩父母當垃圾般棄掉,只有極少數有幸落入收藏家手中,並流傳至今。眨眼二十五載,當年的那些小孩子,今日已長大成二、三十歲的成年人,這些人有經濟基礎,消費能力強,當中部份Kidult(大細路)開始「緬懷」童年情懷,四出搜羅這些古玩稀有品。在物以罕為貴的情況下,一盒被評為c10級(內件及包裝幾近完美)的黃金戰士超合金,今日價格已高達3500元,足足較二十五年前升值逾23倍!若當年有人存放在保險箱的不是黃金,而是黃金戰士超合金的話,就算撇開金錢上的回報,今日再拿出來自我回味,又或者讓旁人羨慕一番,心靈上的回報也肯定十分不錯。

姑勿論那是一件超合金,又或者是一件藝術品,甚至乎只不過是一本過期的雜誌,人無論是富是貧,也會對過往的事物有點留戀,這就是為何這類古玩有價。不過,價值是很主觀的一回事。一件物品的價值,會隨時代的轉變而有所改變。鈔票氾濫的日子,黃金便會升值;當「細路仔」玩意隨時間的沉澱,變成了成年人追求逝去日子的心靈補足,那種價值又豈可用客觀的方法來衡量?近來這些七八十年代玩物又再成熱潮,日本的生產商也推出許多復刻板來應市,不過始終沒有靈魂,不可同日而語。

2006年10月03日刊於《蘋果日報》

迴響已關閉。

在 WordPress.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

向上 ↑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