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911。五年前這天,被稱為美國史上最黑暗一天。紀念這事的電影《United93》,近日在港上映,思哲也有捧場。此片4月在美國上畫。據說電影播放時,整間戲院異常安靜,完場時觀眾表情肅穆地走出戲院。相反思哲睇戲當晚,不但偶然傳出笑聲,電影終結時,有個年輕人更輕佻地說:「係唔係要起身致敬。」對於這些細路,思哲選擇一笑置之。
講番套戲,劇情的轉捩點,是一名乘坐聯合航空93號班機(簡稱「聯合93」)的乘客致電給身處地面的妻子,他從妻子口中得知另外兩架飛機已撞向世貿大樓。這時乘客方知,自己的命運只會一樣,飛機將不會降落機場,這是一宗自殺式襲擊。乘客知道沒人會來營救,為求一線生機,他們馬上組織反抗,擊倒兩名劫機者,奪去假炸彈,還衝進了駕駛倉,希望重奪駕駛權。最後,鏡頭影窗前綠油油的草地,地面愈來愈接近,在零距離的一瞬間,畫面一黑,字幕徐徐送上:「聯合93」是被騎劫的四架飛機當中,唯一沒有撞中目標(白宮)的一架。
除了嘲諷美國當局危機意識薄弱,協調性不足,思哲看到的,還有另一個訊息,就是獲取「資訊」的速度,必要時可能讓你反敗為勝,甚至救回一命。要不是其中一名乘客致電妻子,得悉自殺式襲擊的消息,乘客可能還乖乖就範,連一線生機也不會去爭取。相反,若乘客可以更早獲得消息,快一步反抗,誰敢說他們不能逃過一劫?雖然他們最終也賠上性命,但相比起撞中白宮,或被戰機擊落,這樣犧牲最有尊嚴。
在日常生活,以上例子不是也有可尋嗎?深夜收工,沒有其他交通工具,偏找不到電召的士電話號碼。在客戶公司做Presentation,忘記帶重要文件,卻趕不及回公司拿取。這些情況,若可以就地上網,問題馬上迎刃而解。在日常生活,每家每戶的月結單,既有水費電費,也有電話費上網費,如果缺少了電話和上網,不但與人失去聯絡,而且甚麼都做不了。
既然資訊已不僅成為生活必需品,而且在危急關頭,可能讓我們起死回生。請問為甚麼「真正」流動寬頻,香港到現在還沒有?PCCW或Y5Zone的流動寬頻,全港只有350個熱點,是有範圍局限的流動寬頻,不算真正的流動寬頻。那邊廂SmarTone-Vodafone剛剛宣布推出3.5G服務,旗下「流動寬頻」,速度升級至3.6Mbps(下載速度)。思哲告訴大家,那是有「功能」局限的服務,雖然隨處可用,也不算是真正流動寬頻。
到底是甚麼「功能」這麼厲害,竟要加以局限?舉個例,思哲平日上網,會到YouTube看短片、使用MSN和Skype與朋友客人聯絡,偶然用WebCam聊天、以iTunes聽網上電台、玩玩網上遊戲、間中亦會使用P2P軟件。可是以上這些功能,在流動寬頻的服務條款中,通通列明不能使用。倘若做了其中一項,公司亦有權不另行通知,限制流量、暫停甚至中斷服務。請問甚麼都不許用的寬頻,即使升級到最快的14.4Mbps,又有甚麼作為?
SmarTone-Vodafone宣布3.5G升級,推動本地資訊基建發展,本來要拍手鼓勵。可惜他們為怕影響舊業務,故此對新業務諸多限制,不敢「去盡」。恍如小女孩夾於舊愛新歡之間,不知所措。思哲只覺得非常彆扭,也只好一笑置之。
2006年09月11日刊於《蘋果日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