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Sony宣布,押後PS3在歐洲推出的日期,理由是受到Blu-ray技術問題拖累,無法大量生產。
從收音機到walkman再到PS2,Sony產品曾一度風靡全球,可惜這間電子巨擘近年業績大不如前,且更愈來愈不樂觀,在東京交易所的股價由2000年的逾16000yen跌至昨日的4970yen,跌幅高達七成。
愈是自信(或近乎自大)的管理層,對企業發展愈危險,自信的Sony管理層曾天真地以為可以一己(品牌)之力主導市場,結果令Sony市場佔有率江河日下。舉例,Sony當年不屑跟從愈趨普及的MP3市場,逆市硬推其獨家ATRAC音樂格式,結果,將向來獨大的音樂播放器市場主導位置,從此拱手讓予iPod;另一例,Sony向來成功的電視機市場,從Trinitron到Wega後一直固步自封,白白錯過了LCD技術冒起的契機,市場主導地位亦被Samsung取代;記憶卡市場亦如是,Sony自設MemoryStick,刻意抗衡CompactFlash和SD制式(兩者市場佔有率至去年已超過七成),不惜將旗下產品統一用MS制式,頓時令產品普及性大減。管理層每一步「自信」的決定,都令Sony一步一步遠離市場,邊緣化最終只會遭市場捨棄。
當年DVD制式已經普及,PS2靠DVD成功上位,故此容易推銷。今次情況有異,Blu-ray制式在全球根本未成氣候,而PS3因此間接導致售價高達600美金,比XBOX360貴50%。Sony管理層今次再次以為可以憑一己之力主導市場,但不要忘記,目前遊戲機市場佔有率已經前有微軟XBOX360,後有來勢洶洶的任天堂Wii,要主導市場實在發夢冇咁早。
新意網一鋪清袋意義何在
新意網(8008)昨日公布06年業績,盈利增長132%至3.39億,每股盈利0.1674元,但末期息連特別股息,每股竟達0.705元,足足是盈利的四倍!派完14億股息後,不要忘記,1.41億物業估值盈利不是現金收入,那麼錢從何來?新意網2000年上市集資近30億,撇除過去數年的虧損,餘下便是今次用來派息的流動資產。今次用來派息的,便是這些現金和投資。當一間公司將手頭上可以用來投資的都派出去,那代表了甚麼呢?
事實上,新意網主要收入,來自旗下專做伺服器代管服務的iAdvantage數據中心,每月有穩定租金收入,但高檔次的Co-Location服務,合約一簽最少兩年,而且為求服務維持穩定,客戶通常不願意搬遷。從宏觀角度考慮,數據中心的需求,只會愈來愈大。數據中心最值錢的資產,是直接出海的頻寬(Bandwidth)。iAdvantage是本地少數擁有直接海外連線的互聯網供應商(全港約三十家)。其餘沒有直接海外連線的公司,要畀錢租用其他公司的出海電纜,經營成本昂貴,或許是這個原因,PCCW旗下位於中環的Powerbase即將關閉,規模相近的iAdvantage應可吸納部份Powerbase客戶。
新意網的其他業務,例如為住宅物業鋪電纜、寬頻增值服務、資訊科技系統等,收入不算多,僅7817萬,但只要新地推出新住宅項目,新意網便有生意,但其他網上服務及點點紅卻乏善足陳。
這次一鋪清袋後,新意網恍如一個空殼。本來公司有派息是好事,不過連可用於發展資本都豁出來,便明顯是無心戀戰的表現。新意網股價由最初的10.38元,跌至昨日的1.99元,除了是泡沫爆破,更大原因是反映管理層的消極心態,無前途的公司又怎可能長期增值呢?
新交所自毀前程
每年美國傳統基金會都有一個自由經濟的排名榜,香港蟬聯了許多屆的冠軍,政府也慣性每年抽水;被新加坡政府慣性抽水的則是世銀的營商方便排名。前天世銀公布的今年營商方便排名,新加坡仍然排行第一,香港則落後排第四。每年思哲都會留意這些排名公布,原因只不過想看看兩地官員的反應。
事實上,這些國際機構年復一年的公布這些排名,目的只不過是要推動他們本身的Agenda。傳統基金會的政策信念是簡單低稅制和開放貿易,香港自然是他們的首選(不過若香港有銷售稅的話,說不定會大大拉近兩地的評分呢?)。世銀本身就是積極干預的產物,所以對自由市場的信念也沒有傳統基金會那般堅定,像新加坡一樣口頭上支持市場的大政府,自然便是它們的首選,又或者應該這樣說︰世銀鍾情的都是能夠粗暴干預但是一般人卻看不出的偽開放社會(新加坡有多偽,不少香港人都明白)。
思哲倒認為,要了解一個地方的經濟結構和活力,寧可信這個地方的股市,也無謂迷信甚麼排名和民意調查。港交所(388)的規模比新加坡交易所(新交所)所要大得多,無論以每天的成交額計抑或市值計,新交所平均不到港交所的五分之一。雖然兩者都因為亞洲政府的自卑情意結作祟,讓交易所肆無忌憚地壟斷,不過明顯地港交所仍然勝出,原因究竟是甚麼呢?
事實上,無論香港和新加坡,股票市場最主要的動力都是來自企業對資本的需求。新加坡這個只有官方企業才可以坐大的社會,私人企業又哪來的空間?沒有空間,又哪來的資本需求?可能新加坡交易所的管理層也自知其天生的缺陷,所以便大力推動期貨及衍生工具的交易,甚至冒觸怒大陸交易所的風險,也要偷步推出大陸A50的期貨。
思哲倒認為,新交所犯不如此破壞與大陸交易所的關係。始終新交所現在剩下的新上市股票,十居其八九來自大陸。除非新交所認為長遠來說不可能正面與港交所競爭大陸的生意,否則最好仍然是忍讓一點。誰叫你自己將私營企業的發展空間扼殺掉?
2006年09月08日刊於《蘋果日報》
sont is quite a case confirming the idea abt big companies investing millions in R&D but still failing to face disruptive innovation emerging in the marke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