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月28號,Google出新招「GoogleAppsforYourDomain」,以前開一間公司,首先要建立公司網站及電子郵件,成本係買伺服器、伺服器軟件及網頁寄存服務。以後,唔理邊個,只要有一個Domain(互聯網網址),其他由Google一手包辦晒,仲係唔使錢。
於是,有人認為微軟、IBM及Oracle這些靠商業軟件搵食公司,定必首當其衝。不過思哲認為未必,畢竟,他們主要收入,來自大企業或政府機構。相反,Google這次目標,卻係中小型或個人公司。反而網頁寄存服務,很有可能變成夕陽工業,不過Google此招一出,卻反證了以往一個非常錯概念:「免費等如冇value。」例如免費電郵不及企業電郵、免費軟件不及商業軟件、博客比不上記者之類。
再說,梅鐸去年用5.8億美元買下交友網站myspace.com,又係免費服務。現時,myspace全球流量排名第六,係Google.com.hk14倍、同類型網站friendster.com4倍多(資料來源:Alexa.com)。friendster當年嫌Google出手太低,拒絕4000萬美元的收購,今日喊都無謂。
以上列舉的網站,其共同點在於:「免費服務,靠廣告搵錢。」咁myspace呢種服務型網站,會唔會有朝一日搶晒Google同Yahoo!生意?未必,本月初,Google與myspace簽約,未來三年代理晒myspace廣告,而Google代價,就係支付myspace不少於9億美元費用。平均一年3億美元,以現在myspace約一億會員(未計增長人數),一人每年幫Google賺3美元,真係有幾難?
而Google這招「化敵為友」,代理埋myspace廣告,一來可以增加廣告收入,二來進一步將MSN同Yahoo!在互聯網廣告市場邊緣化,還「對沖」了社群網站對Google的正面衝擊。MSN惟有與美國第二大社群facebook結盟,至於Yahoo!,更加無晒計,最近請一大班學者加盟,話要研究互聯網使用者行為,睇有咩新商機。唔知班學者有結論之後,互聯網廣告市場份額,仲剩番幾多呢?
2006年08月30日刊於《蘋果日報》
兩個月後翻出此文看 可謂大錯特錯了
Oasis不但用了747 而且是機位比其他747更少 更舒適的747 你這部份推論錯誤是錯估了它可以買二手機 新加坡航空最喜歡淘汰飛機 它買一架比買全新的便宜太多了
另外Oasis是定點跨洲際長程直飛 而非蜘蛛網結構 這是你推論中出錯的原因 因為Ryan air或是西南都是用蜘蛛網短程結構 跟Oasis要搶的市場不同
正如文章題目︰甘泉不可能是廉價航空。
甘泉只不過是另一間小型航空,而不是「真正」的廉價航空 Business Model,所以也做不到廉價航空那種「廉價」。
究竟小型航空的生存空間可以有多大呢?想想當年的港龍就可窺一斑。
甘泉可能是廉價航空,但是經營不佳的廉價航空(結業了) 哈哈
很可惜!!! :-(
剛剛果集 money cafe 分析左死因,同思哲講既都係有幾分似
其實孫柏文講得最中point:
low cost carrier被翻譯成「廉價航空」,根本就大錯特錯,正確意思係「低成本航空」
佢個business model唔係追求價錢平,而係追求成本低。
咁都搞錯,甘泉唔失敗至奇